close


陳力丹南投監視器台中監視器材批發:傳媒與科學信息的傳播(5)

核酸是一類攜帶遺傳信息的遺傳物質,本身並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可言。曾有人炮制出所謂“核酸營養”與“核酸療法”欺騙世人,早在80年代就被美國法院多次判其為商業騙局。然而,中國的一些利益集團於2001年在國內再次制造瞭核酸營養的騙局,一時這類報道和廣告在我國的傳媒上鋪天蓋地。這樣一種明顯的騙局,竟需要舉行兩次聽証會和衛生部幹預,才最終收場,反映瞭我國傳媒和公眾科學素養較為底下的現狀。多數傳媒為這場偽科學的騙局捧場,隻有少數媒體揭露瞭事實的真相。

沒想到,這個已經被衛生部最終否定瞭的所謂“核酸營養”,其廣告出現在2005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上,而且還是晚會標志性廣告。當年2月,《北京科技報》發表方舟子的文章予以揭露,中央電視臺不予理會,其他傳媒沒有任何反映。接著,同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上,這個核酸營養的廣告又以“3.15標志”廣告的名義出現在晚會上,而晚會的主題之一,便是揭露假營養品,這實在是對3.15晚會的莫大諷刺!顯然,利益驅動已經成瞭偽科學在傳媒上暢通無阻的主要原因瞭。

在核酸營養問題上,利益集團還請出瞭一些著名科學傢來証明其科學性,而那些肯定核酸營養的科學傢們,並不是這個專門領域的專傢,他們或礙於情面,或得到一些好處,說瞭一些無知的話。這裡並非貶低專傢,而是說,我們的記者要訪問到所報道領域的真正在行的專傢,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以科學專傢的名義發出的誤讀信息,危害性更大,因為人們相信專傢。現在商傢為傳媒設置的新聞陷阱很多,包括以科學的名義設置的陷阱,我們的傳媒即使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也應時刻防范這類陷阱。

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對科學傢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也應更清醒。科學專傢是某個領域的權威和知識的主體,但一走出自己的領域,很可能是無知的主體。而電子傳媒時代卻要求他們成為全才,於是許多擁有專傢頭銜的受到尊敬的老人,被請到各個不同的場景下講各種肯定性的話,他們被自己的專傢頭銜異化瞭。丹尼斯·貝爾說過:“在後工業社會,專傢不僅僅意味著科學的力量,專傢的地位將更近似於宗教中的法師。這種對於高科技力量,對於專傢作用的宗教式拔高,將不利於公眾作出明智的選擇,實際上這是一種現代迷信。”[4][4]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自然科學從理解性知識越來越多地向工具性知識轉變,在這個過程中,背後也越來越多地站著利益集團。傳媒界在報道科學新聞時,如果不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後果是可怕的,不僅危及自身,更對社會貽害無窮。核酸事件的報道,就傳媒一方來說,反映瞭傳媒自身利益的驅動、對權威的習慣性服從,在這個背景下,傳媒不僅放棄瞭追究真相的責任,而且成為偽科學的同謀。

現在關於生活常識的話題成為傳媒的一個亮點,這類報道本來應該是科學普及的最好場所,但是我們的傳媒報道太隨意,抄來抄去,經常使簡單的科學常識被扭曲,實在辱沒傳媒的聲譽,以致“報紙上說的”、“電視上說的”成瞭不可信的代名詞。2002年十大假新聞之一“微波爐是恐怖殺手”,通過一篇報紙短文講述瞭一個聳人聽聞的“科學”道理,隨後在全國600多傢媒體轉載,造成我國微波爐產業陷入困境。其實謠言起於美國的一傢跨國公司,我們的媒體被人傢當槍使瞭。同類的以科學的名義傳播的偽科學新聞,不盛枚舉,例如“飲隔夜茶容易得癌癥”、“甜菊糖有害”、“鋁制品盛食物會得老年癡呆”等等,都沒有科學依據。

從職業規范的角度,傳媒對科學的許多誤讀本來是可以避免的,採訪不到位,滿足於一知半解而不核對事實,是造成出現許多具體差錯的基本原因。這其實就是傳媒從業人員對工作玩忽職守的一種表現,隻是太常見,已經見怪不怪瞭。例如關於地圖出版業的新聞,僅涉及皮毛的地圖學知識,但據我國一位地圖專傢說,他看到的中央某大報海外版近幾年關於這方面的消息,差不多每條都存在敘述不準確的問題。其實隻要多問幾句,或將稿子請當事的專傢看一遍,就可以避免這類差錯。可是至今在科學新聞的採訪和寫作(制作),各傳媒大多沒有形成一套保障科學新聞真實的制度。如果具體的制度一時難以完善,那麼把請當事專傢審閱作為慣例,還是容易實行的。電視新聞和專題片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發現問題時,已經播出瞭,當事的專傢很無奈。

雖然在不少具體的科學報道方面,我們的傳媒出現瞭問題,但是許多偽科學新聞和傳媒對科學的誤讀,就是傳媒界自己揭露出來和自己糾正的。一些媒體和其記者很有科學素養和理性,以大無畏的氣概履行瞭傳媒界的社會職責,隻是他們在許多較大的偽科學報道事件中似乎並不是多數。這種怪現象值得研究。如果把近些年傳媒界關於科學新聞報道方面的一些事件作為分析對象,瞭解一下特異功能、水變油、基因皇後、核酸營養等等報道中那些正面和反面的當事人,究竟是什麼使得他們或能夠發現問題,或熱衷於報道偽科學,將很有意義。這個課題對於減少傳媒對科學的誤讀,也許能夠摸索出一些規律性東西,提出一些可操作的防范辦法。

作者簡介陳力丹,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責任教授、博導、博士後流動站站長

[1]苗振亞《又見這個小故事》,《中華讀書報》2003年7月9日。

[2]方舟子《耳朵認字又來瞭》,《北京科技報》2006年3月29日二版。

[3]李苑立《中國非典科研為何敗北》,《中國經營報》2003年6月9日。

[4]斯特爾《知識社會》第65頁,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版。
【1】【2】【3】【4】【5】


彰化監視器台中監視器攝影機>監視器安裝台北512F59CA596D4541
arrow
arrow

    inyxe620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